时间:2023-06-07 06:29:28 | 浏览:104
太姥山日出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太姥山风光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每见到南方的高山密林,就想起中国人的心底藏着神仙文化的基因。中国人对山海胜景的赞语,也多是“仙境”。
我在太姥山看到奇石、云雾、日出和古茶树后,潜意识里也想这是一处仙境。而太姥山也刚好有一个美誉叫“海上仙都”。
山海峰巅
在我读过的有关神仙的小说诗文里,神仙与凡人并不共存于一个界面上,彼此见不到面。通俗地讲,人群熙熙攘攘的来到仙境时,神仙早已躲起来了。太姥山景区也是如此,人,或者叫凡人,打着阳伞,穿着休闲衣衫,红红绿绿,指东指西,拿手机拍下一切想拍的东西。但神仙不在场,你永远拍不到神仙。神仙把他们的活动场地暂时让给凡人玩耍,这是神仙的慈悲。
我有时想,神仙们到底躲到哪里去了呢?我的思路只能按着普通物理学的三维观念开展:我觉得仙人们有两个去向:一个是在云层中,那儿高、安全,又便于俯瞰下界众生的动向;另一个去向是进入石头里。他们钻进石头就像我们钻进豆腐里一样容易并舒服。人觉得石头硬,是人体的分子结构软于石头的分子结构。如果以声波的形式,也就是以粒子的形式进出石头没有什么难。钻进木质的树里也很容易,进入云层就更容易了。
这么一想,我更觉得太姥山有仙人存在,只不过他们不愿意站出来承认他们的存在或不存在,这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仙人不愿意打扰凡人的神志,不能让他们知道凡人思考超出他们理解范畴的资讯,这也是神仙的慈悲。那么,就让神仙在云里,在石里、树里待着吧,我们到神仙的院子里转一转。
在太姥山的神仙院子里,最可观者为奇石。
我们所说的山,在南方是一座座奇石垒叠的峰巅。太姥山石峰的造型不大有凶险的意态,而如温润与雄奇的融合。这里的石峰更多像春天树上初绽的叶苞。如果这个比喻难以达意,换句话说,这些石头更像一簇簇毛笔的笔头。它们柔润、收敛,然而直立苍穹。
有人说,亿万年前这里是海底。那么,亿万年前的人——如果那时有人——他一定是潜水员,带着氧气筒下潜几千米才看到了我们今天仰面看到的太姥山的诸峰。我早就听说海底是一片峰峦所在,军舰般的大鲸鱼和一巴掌长的小海鱼在这些峰峦边上游来游去。峰峦上长着珊瑚,并有海带缠绕,就像这些峰峦凸出陆地之后有白云缠绕一样。
人们把山海这两个字放在一起说是对的,山海原本密不可分。山原在海里,凸出陆地被人们称作山。而鱼虾早在亿万年前就认识这些山,我们只是后来的观光客。
太姥山的石头之美无法形容,有的人非要形容,便给石峰起了一些只有人才理解的绰号,譬如玉猴照镜、金猫捕鼠、九鲤朝天等。石峰被凡人命名之后,像还是像一点,但太姥山的奇峰比金猫玉猴还要美。它们得到大自然的灵气,比动物更大气,更伟岸。
在太姥山,云像化了一样在峰峦间流淌,让山峰更富仙气,人近距离看到了云絮的柔白与空灵。云在这里,不再奔涌,而摩挲着山岩徜徉漫步。云仿佛说,它们来到这里不想走了。白云千万里奔走,早累了,也要休憩、沉思、打坐、练功。对云来说,太姥山是它们很好的道场。云雾在太姥山修行一番后或许会变成更高级的云,但是更高级的云是什么云,对我们这些凡人来说,就不得而知了。
日出东方
除了看石、看云,在太姥山看日出也有独特感受。我在这里看日出,还在七八年前,晚上住在山上的白云观,入睡前我们被反复叮嘱早起看日出,惦记着,没睡好觉。次日凌晨,天空刚有一点曙色,我们已经穿上厚衣服站在观景台等待日出。
看日出流程的第一项,是先看遗留在峰峦与树木间的夜色渐渐退去。第二项看灰白的天际浮上一层红晕。第三项,眼睛死死盯住红晕,等待太阳跳出来,别错过。但太阳并不会那么轻率地说出来就出来,它也有它的流程。天际的红晕变成橘黄,天幕的云障如棉絮漏出窟窿,渐渐转为光洁蓝天。此刻,金光从地平线直射过来。第四项,日出的天际澄明干净,日出前的清场工作已经完成,天空变得庄严无比。是的,日出一定是庄严的。地球上的生灵,从人类到昆虫,都应该感激每一次的日出,我在心里也这样想。第五项,太阳终于出来了,用“跃”这个词形容太阳出升,相当准确。太阳此刻是红日,说它光芒万丈,毫不夸张。它身后背一个巨大的扇子,扇子上全是光,放射宇宙。
那一刻,刚刚还在嘈杂地、浮躁地看日出的人们,都变得静默。他们肃立,他们仰望。我想太阳也看到了我们,它接受了我们的致敬与注目礼。太阳同时也接受了无数峰峦的、树木的、动物的、昆虫的、河流的以及云雾与盲人的致敬与注目礼。之后,太阳猛地升了一下,开始正式照耀地球,我们也完成观望日出的奇特经历。
我们在太姥山所看到的太阳,与别人在泰山、黄山、阿尔卑斯山、乞力马扎罗山所看到的是同一个太阳,这是确凿无疑的事实。但人另有所想——你在太姥山看到日出,会觉得那是太姥山独有的太阳。这个太阳和浩瀚的东海,与太姥山上的夫妻峰,一片瓦寺院,绿雪芽古茶树,一线天,无名潭,丹井这些景物密不可分。因而在心底里暗想,太姥山喷薄而出的是它独有的太阳。这样想也未尝不可,美好与独特常常结为一体。
在福鼎,名声与太姥山平分天下的是这里的白茶。茶是奇妙的饮品。把树叶放在热水里浸泡,饮其汤汁,是对茶最枯燥的表述。在中华传统里,茶已到达神乎其神的境地。崇拜茶,并非是人的盲目,恰好是人们智慧的觉醒。茶叶固然是树叶,但与天地灵气相通。世上树木成千上万,唯有茶树独具灵魄。
茶予人的感受,与禅相通,可品而不可说。分明有感受,但这种感受与雨打芭蕉,潭中月影一样,道不分明,径直印在心田上。我在福鼎市点头镇参访过纪生缘白茶生态观光园,喝到了很好的白毫银针。它的汤汁仿佛把山海云雾的呼吸都收纳进小小的叶片里,经过细心调制,汤汁意味悠远,包含着洁净的精神。
(鲍尔吉·原野,辽宁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电影《烈火英雄》编剧,已出版散文集《草木山河》等作品。)
“姥”字常读音是lǎo。此音第一个义项是外祖母。第二个义项是用于地名。如:安徽省歙县城东华屏山有仙姥峰、仙姥谷;江西省宜昌市邓村乡有大姥岭;越南中部承天顺化省省会顺化西郊有灵姥寺,又名天姥寺(大门为书法汉字,当地导游,称“灵lǎo寺”)。另
以往登太姥山,总是随着人流踏上经典的主步游道。值此天清景明,一行人从夫妻峰广场出发经楞伽宝塔、国兴寺和龙潭湖后,看到一景区牌提示——通往北天门岭的路遥远且陡峭,不适宜一般游客。不禁勾起同行六人的兴趣。李步登 摄吴倩雯 摄同行向导告诉我们,这
11月15日,中国足球重量级元老韩重德、原国家队队长马明宇等前国脚走进太姥山风景名胜区各景点,赏山海美景,寻白茶之源。太姥山的美景令众人叹为观止,大家纷纷赞叹不已。一时间,太姥山再次成为大家瞩目的焦点。马明宇参加首届“福鼎白茶杯”中国足球冠
在太姥山脚下你能看到这样一支队伍红马甲、红帽子、手持宣传单游走于太姥山镇的大街小巷为建设“平安太姥山”贡献自己微薄之力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太姥邻嫂”群防群治队伍是维护社会治安的一支重要力量,强化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是践行新时期“枫桥”
在中国十大名山中,位于福建福鼎的太姥山排不上号,但该山依然是国家5A级景区,名副其实的顶级游览胜地。太姥山素有“海上仙都”、世界地质公园之称,是中外嘉宾游山玩水时“游山”的好去处。游太姥山,首先是欣赏气势磅礴、直插云霄、形态各异的怪石。这是
太姥山不仅是一座白茶山,而且还是一座白茶始祖的山。说这话是需要底气的,底气就是尧帝时代的女神太姥娘娘手植的那株绿雪芽。上古时期的茶树,无疑是迄今最古老的茶树。李步登 摄太姥山最初并不叫太姥山,叫才山,一个丝毫不吸引眼球的山名。相传尧帝时期,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桃李春风好光景,适宜出门走走。诗仙李太白,用今日的话说,是个活跃的驴友,足迹遍布大好山川。自出蜀始,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浪迹天涯,留下的诗篇,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到过江南,
第72期:《名家说太姥 第四期》我们讲述自己的民情风俗我们歌咏身边的风雅诗意太姥之声,福鼎人自己的声音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福鼎太姥之声节目。在上一期节目中我们向大家介绍了画家马树霞老先生60年画太姥山的故事。今天向大家介绍的这位朋友
主流媒体采风活动。罗一鸣 摄东南网9月21日讯(本网记者 陈佳丽 文)为期4天的“海上仙都·自在太姥”全国手机摄影网络大赛采风活动于20日在福建福鼎市太姥山圆满落幕。来自新华社、中新社、光明日报、新华网、人民网、东南网等十多家主流媒体记者组
福建 福鼎 市境内有一座名山,绝壁摩空,奇峰插汉,怪石嵯峨,形胜令人称绝,它的名字叫做“太姥山”。相传古时,太姥山脚下有人染上当时被称为不治之症的疾病,太姥娘娘为治好这些人。特别种下白茶,最后,白茶治好了这些人。而白茶也被后人世代传承,最原
中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带你去一个你曾经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茅盾题“太姥山”太姥(mǔ,母)山位于福建省东北部,闽浙交界处的宁德福鼎市(县级)。太姥山雄峙于东海之滨,山海相依、傲岸秀拔,有“山海大观”、“海上仙都”之美誉。景色虽奇美,也难
作者:习习山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是高于人类、让人需仰望的磅礴事物,是秘密,是时间,是哲学。6月,从西北向东南,穿越中国的大半个版图。飞机起飞后和快落地时,目不转睛地鸟瞰窗外,强烈的对比前呼后应,一头是堆绣般干涸的荒山秃岭,一头是温润浩荡的青
一叶知秋,一夜寒凉它是岁月里的温润与美丽也是繁华尽处的殷实与坦然人活到极致亦知秋“海上仙都” 太姥山的秋是标准的南国的秋山色锦绣美如画风轻草凉人悠游在秋高气爽的时节跟随小编一起走进今天的“主角”太姥山——龙潭湖龙潭湖建于1999年,湖面30
太姥山太姥山景区位于福建省福鼎市,国家5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有着“海上仙都”之美誉,是一个以花岗岩山峰和洞穴为主要特征的景区。位于闽浙边境,交通便利,不管是浙江南下还是从福州北上,都非常方便。自驾游:G15高速公路(又称沈海线、同三线)
近日,太姥山景区太姥洋村口至玉湖宾馆道路“白改黑”改造工程开始施工,预计年前建成通车。该项目的动工,也正式开启2022年太姥山景区提升的序幕。据悉,太姥洋至玉湖宾馆道路原为乡道Y975秦太公路,自2001年建成通车至今已达20年,道路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