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2 23:14:10 | 浏览:13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五月,是太姥山最美的一个月。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由于海拔高的缘故,山下海边和平地地区,已经热到可以穿短袖了,但太姥山上,仍然是长袖和薄外套的季节。
五月的太姥山上,天气不冷不热,是一年当中最适宜度假的月份之一,另一个适合度假的时节,是秋高气爽的白露和寒露那段时间。
彼时,山上秋风起,草枯黄,天高云淡,有“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意境。
而初夏的五月,除了天气吸引人,还有山上的美景,亦是吸引人。
新竹已经长高了,春茶季时还刚萌芽的竹子,现在已经有半人高,长得快的几乎要达到两米的高度,以村姑陈的身高,需要抬头仰视它。
想吃,肯定是不成了。只能倚着它拍张照,做一做小鸟依人的样子。
李麻花说,她外表女汉子,骨子里是柔情似水的小女人。而我,外表温柔,其实是个女金刚。于是,扑上去抢先做出了小鸟依竹的姿态,叫我拍照。
真真是处处不着痕迹地抹黑我。
我边拍边问她,你什么时候出镜去直播,人家都怀疑你长得太丑,羞于见人!
她做出羞愤的表情,放话说,等我瘦下来二十斤,就去出镜。现在先叫小龙女给我顶上。
“有志气!那今晚的嫩笋炒肉片你就不要吃了。”我轻描淡写地吐出一句,意料之中,她马上就怯了,说:“哼,你别刺激我,等吃完这餐,我就减肥!”
这是李麻花第五百遍放话说要减肥。
跟冒辟疆说董小宛死了,他的心也一起死了,结果却一直活到80岁一样。
这种话只是随便说说,可信度,太低。
相比之下,我还是喜欢宝玉。
黛玉死了,他果真遵守誓言,去出家了。
《2》
五月太姥之美,美在气息。
二月三月间发出来的树木的嫩叶,已经长成了成年的绿叶。叶片宽大了,绿色也变深了。
路边的草,也长深了,从嫩黄绿转成了深绿,一丛丛繁盛地生长着,春深似海。
竹林高耸,竹枝强健,竹叶翠色欲滴。
一路上山,绿叶如荫。
茶园子里的茶树们,也长得极快,嫩苗一枝接一枝地冒出来,远远望去,绿油油的,娇嫩可人。
满坑满谷的绿叶,呼吸出来的氧气,夹带着树木本身自带的荷尔蒙气息,葱茏青翠,清郁难言,闻之,唯觉心旷神怡。
当然,如果只是这苍松翠柏间散发出来的竹香、木香、树香,那五月的太姥山也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气息。
这股清新的树木香气,放在任何一个名山大川里,都可以闻到,呼吸到,感受到,也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五月太姥的特别气息,除了草,除了树,除了茶叶之外,还有,满坑满谷,满山遍野的大的香气。
太姥山上的整座山,都种满了大栀子花。
从山脚下,就能看到一丛丛绿色的树冠上,冠戴着洁白的、大朵大朵盛长的白色栀子花。
一路上山,路两侧的树林子里,山势略平处,山坳间,转角的小石壁下,只要是略有平地的地方,皆种着这大栀子花。
隔着车窗,其实闻不到栀子花的香气。
但光看着这触目所及、一路陪伴上山的花丛,鼻腔里,胸臆间,便已经充斥着满满的栀子花香
整个人瞬间就轻快起来,一扫城市的钢筋水泥带给人的烦闷和沉郁,连心情都随着这若有似无的花香,而明亮开来。
《3》
行到半山的一个山坳处,停下车来看花。
停车坐爱栀子白,花香占尽太姥春。
这里种了半个山坳的大栀子花。
不比别处的一丛接一丛,这里的花海是连成一片的。接天连日无穷白,映日栀子别样香。
因了这花树种得成片成山的缘故,这里的花香,也比别处更加的香些。
每年五月上山来,总会在此处拍照。拍这成片的栀子花海。闻这浓郁到可以留在胸腔里好多天的馥郁花香。
据说,从前,太姥山上的栀子花比现在多两倍。
从前,白茶行情还没起来的时候,从前还是用银针做茉莉花茶的时候,从前还在流行绿改红的时候,茶农们,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种满了这种叫做大栀子的树。
每年的初夏,大栀子会开花。成为太姥山上不可多得的一个风景。
每年的秋天,白露节之后,大栀子会结果实,黄黄的灯笼一般的果实,挂在树上。采下来,卖给药材站,可以收获不菲的一笔收入。
在白茶还没复兴的那些年头,支持太姥山的茶农们生活下去的,是这些又香又美,还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大栀子花。
那时候,甚至有个别的茶农,在茶园子里种上了大栀子树,一行白茶树,一行大栀子树,春天的时候,采白茶。白茶采完的时候,欣赏大栀子花开。
到了秋天,一边采白露茶,一边采大栀子果实,双丰收。
而这些年,大栀子树减少了三分之二。在一些不适合种茶树的地方,仍然种着大栀子,虽然不采摘它的果实了,但留着它,做观赏植物也不错。
而在适合种白茶树的地方,则砍掉了大栀子树,改种白茶树。
曾经在2016年的时候,我上太姥山,茶农说,白露茶产量不高,我盯着茶园里那拼命冒尖却没有采摘的白露茶问他,这不是茶么,怎么会产量不高?
他苦笑,说采茶工都采黄栀子去了。采大栀子果实,卖给药材站可以做天然的食物染料,比采白露茶一天多挣几十块钱。
到了2018年,已经没有人“愚蠢”地去选择采黄栀子果实了,大家都采起了白露茶。
大栀子结出来的黄色的果实,全挂在枝头,等到寒露节的时候,纷纷掉落在泥土里,慢慢就化用了护花的春泥。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4》
太姥山上,茶农们的采茶工具,制茶工具一概收拾了起来。
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等秋茶季才会拿它们出来,采白露茶,寒露茶。
茶农们也得了闲,有的出外打工去了。有的,到茶厂里去做挑茶工。
S师傅的厂里,现在忙着挑茶,忙得分不开身。
有一些贵的茶,现在才开始烘干。
有一些立夏之前采的春寿眉,前几天才做好。
烘干后还需要捡剔,把粗老的大叶片,粗长的梗,破张,都捡出来。包括不小心混进去的竹叶子,枯树枝。
挑茶阿姨们,手脚灵便 ,但由于标准高,一天也只能挑个三五斤银针,S师傅在一边看得心急如焚,却苦无良策。
慢工出细活,挑茶这种事,只能慢慢来。
当然这样成本就变高了。难怪看他头发,两鬓白了好多。
我只能安慰他,茶肯定要做好,不管是工艺还是等级。好饭不怕晚。
下午试喝了他的一款获奖茶,非常惊艳。
他一边幸福地笑,一边苦恼,这茶舍不得卖,可是又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光挑茶工就请了五六个,才挑出这一点点来,不卖,怎么行?
这就是茶农的心思,一边想做出好茶,精品茶,一边又发愁茶做太好,成本高了,没人买。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5》
夏季的白茶园,是宁静的。安谧的。
没有人,也没有车马喧。
茶树们安静地在茶园子里生长着,休养着,补足春茶季萌发了整季,所带来的营养亏损。
就像人生过娃,要坐月子休养一样。
茶树仍在冒芽,但此时已经芽头太瘦,不适合采摘了。
芽头打开,生成的嫩叶,泛着微微的红色,像是高原地区长大的小孩子,脸上有一片高原红。
那是夏季过烈的阳光,过高的温度,让茶叶细胞中的叶绿素减少,而叶黄素和叶红素呈现出来之后,所形成的夏季白茶独有的颜色。
叶片薄,嫩黄,泛红。
如果你遇上的是这样的茶青,那它就是标准的夏茶,不能买。
夏茶内质薄,汤感薄,苦涩味重,味道重,不懂白茶的重口味的人会喜欢,但真正的老白茶客,不能接受它寡淡的汤水。
茶树喜阴喜湿,还是春季和深秋季,比较适合采茶。
夏季,还是让白茶树们休息吧。
来一些雨,起一些山雾,把微小的水分子,凝结成小水珠,均匀地洒在白茶树的叶片上。
让它们像做面膜一般,吸入水分,吸入漫射光,再吐出氧气,生成有机物,并储存在身体里,留待秋天的时候,给我们奉献出高品质的,秋白茶。
《6》
四点钟,太姥山上开始起雾了。
雾是从半山腰开始起的,山下是清新清透的,半山以上到山顶,全被薄雾笼罩。
有人问,太姥山上有海雾么?
没有。
海雾上不来。山上的,是山雾。
雾气在山间游走,像美丽的仙子裙上的飘带,所过之处,茶园仙露滴洒,茶树英气勃勃。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美呆了。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cunguchen201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2019053期-紫笋虽不长,孤根乃独寿。移栽白鹤岭,土软春雨后。-1-曾有人这样形容白茶“千年的孤独,迎来了一世繁华”。追溯白茶历史最早可到原始神农时期,历经千年,直到最近几年,白茶才逐渐被人熟知,并捧为茶中珍品。说到白茶,还有一句话是“
本文由白茶家族原创撰写,未经允许,不许转载!文 | 白妹子013月31日,太姥山大雾,有雷阵雨。连续一个星期的采茶,在今天的雷阵雨之下,终于放缓了。小白也能偷个懒啦~~~坐下,歇歇脚,整理整理思绪,关于春茶的小知识,很有必要罗列一个框架,来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每次上山,第一站,一定是抛荒白茶园。原因无它,盖因这片茶园是最有风骨的。其他的茶园,会修,会剪,会变矮,会不断生长侧枝嫩枝,最后生成一个巨大的花冠——像城市人行道上的万年青,修
第一次饮用白茶汤,大多数茶友会认为口感醇爽、简单,而一款品质高的白茶,具有久饮不腻的神力,提起白茶的起源地,相信不少人第一时间会想到太姥山,受到大自然的恩宠,太姥山的白茶得益于温度、光照、水、空气、土壤等5个优势,品质甩平地白茶好几条街。1
太姥山不仅是一座白茶山,而且还是一座白茶始祖的山。说这话是需要底气的,底气就是尧帝时代的女神太姥娘娘手植的那株绿雪芽。上古时期的茶树,无疑是迄今最古老的茶树。李步登 摄太姥山最初并不叫太姥山,叫才山,一个丝毫不吸引眼球的山名。相传尧帝时期,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桃李春风好光景,适宜出门走走。诗仙李太白,用今日的话说,是个活跃的驴友,足迹遍布大好山川。自出蜀始,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浪迹天涯,留下的诗篇,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到过江南,
福建 福鼎 市境内有一座名山,绝壁摩空,奇峰插汉,怪石嵯峨,形胜令人称绝,它的名字叫做“太姥山”。相传古时,太姥山脚下有人染上当时被称为不治之症的疾病,太姥娘娘为治好这些人。特别种下白茶,最后,白茶治好了这些人。而白茶也被后人世代传承,最原
理论上而言,任何一棵茶树的鲜叶都能按不同工艺制成不同的茶类。不过,由于树种不同,适合制成的茶也不同。我们认知意义上的传统白茶,要求选用茸毛多、白毫显露、氨基酸含量高的茶树。这种茶树制成的白茶,身披白毫,毫香显,滋味鲜爽。最早的时候,白茶是用
太姥山老牌茶企专场来啦!今天来到了福鼎的太姥山镇,走进一家老牌的白茶企业正山脉。走!这是一家创办于1958年的国营农场茶厂,老厂房最近在翻修,这么多含金量很高的奖项。看一下申奥第一茶,茶王,世博会金奖。我们现在去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太震撼了
重播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自从村姑陈开始上山寻茶之后,太姥山的白茶便如春风一般,一夜之间红遍了互联网茶圈。在每一个角落,大家都能听到讨论太姥山白茶的声音。消费者买茶时,最常问的问题,从原来的“你这茶是福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桃李春风好光景,适宜出门走走。诗仙李太白,用今日的话说,是个活跃的驴友,足迹遍布大好山川。自出蜀始,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浪迹天涯,留下的诗篇,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到过江南,
“太姥山”福鼎大白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白毫银针的始祖。相传尧时,太姥山下一农家女子,避战乱逃至山中,栖身鸿雪洞,以种蓝为业,乐善好施,人称蓝姑。那年山里麻疹流行,无数患儿因无药救治夭折。一日夜里,蓝姑梦见南极仙翁,仙翁告诉她:鸿雪洞顶有
作为太姥山的茶农小白最最值得骄傲的当然是高山白茶啦好山好水养出来的自然是一等一的好茶啦!文 | 小白01凡是懂点茶门道的人都懂,这高山茶的品质与平地茶相比较啊,毫不夸张,那就是云泥之别。小蓝最近老说自己吃多了油腻的东西,连自己也油腻了起来。
太姥黄金叶品鉴。来喝一款很有特色的茶,虹姐,这是黄金叶是吧?是的,就是粗老一点的寿眉。这个看起来像是春茶是春片,春片的它的新茶会整体偏绿一点,不像秋茶那么花杂。当年是绿色,现在转化成这种黄绿色,有点像金黄色的。这声音多脆呀,像薯片一样。放了